环保新闻
低碳先行者的“低碳”反思
低碳先行者的“低碳”反思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低碳”成为热词,频频出现在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意见中。
低碳生活、低碳经济被全社会所关注,也变成了商家新一轮炒作的热点,这其中不乏跟风炒作与歪曲误解。
2008年11月,当“碳汇”作为一件新鲜事物刚刚出现,浙江省温州市政府就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低碳先行者”。在“低碳”一词被概念化的炒作变得趋于浮躁的今天,温州作为全国践行低碳生活最早行动起来的城市之一,已经开始挖掘这一理念的更深层次内涵,让它的真正价值在理性的反思与自省中实现回归。
不让低碳成噱头——
森林碳汇的实现与量化
3月11日在温州市苍南县,中国绿色时报记者看到,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营造的第一片碳汇林——3700亩混交林生长良好。温州市采取碳汇林产生的碳汇指标给捐资人、收益给造林者的做法,委托专业造林公司或村民合作社完成造林和管护任务,管护期为20年。这20年是树木生长最快、生命活动最旺盛、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时期,在这期间造林者要接受林业部门的监督和指导。负责管护这片林子的苍南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蔡晖介绍,为了真正实现低碳目标,日常的工作都是由公司雇当地农民完成。
蔡晖说:“除一次杂草,一片林子要雇十几个农民,作业一周才能完成。这样虽然进度慢一些,但能给附近农民增加点收入,最主要的是不动用大型机械。碳汇林的作用就是吸收二氧化碳,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再增加排放。”
绿色碳基金专项建立起来后,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主要捐资者是当地的个体和私营企业主,2009~2010年全市共实施5个碳汇造林项目,面积2万亩。温州市规划,要通过碳基金温州专项,在5年内造林25万亩。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的总策划人——温州市林业局局长徐顺东说:“大家在支持你,也在监督你,你的树种不好,社会不认可。所以我们要用好这笔钱,力求在细节上不出问题。林子长起来也是给群众信心,让他们看到碳汇林的作用。”
种树到底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对于这个问题徐顺东介绍,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在此基础上,温州市与浙江林学院开展合作,着手碳汇林项目的碳汇计量与长期监测,计划针对本地的气候、树种,建立温州自己的碳汇计量标准,让捐资者对自己消除了多少碳足迹心中有数。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副司长李怒云评价说,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运行规范,充分考虑了林业的特点,符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思路。
绿色是最美丽的归宿——
社会转型的低碳诉求
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可为什么这个城市会被绿色碳基金所吸引?一些捐资人不仅出资购买碳汇,还亲身践行低碳生活,用行动去感召周围的人共同投入这一事业。徐顺东说,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温州自古就有企业反哺社会,商人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传统。在这里开展公益事业,社会氛围是足够的,只是缺少平台,绿色碳基金就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同时,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特色鲜明,以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得不面对环境的问题,城市建设需要调整发展方向,温州经济需要转型。“而具体到林业,我们很多国有林场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森林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低碳的休憩场所,但是林场职工的生态服务长期得不到收益。”徐顺东说,“参与到绿色碳基金却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因为林业是名副其实的低碳产业,以此为契机,可以让温州实现低碳转型,同时可以通过营造碳汇林使生态服务市场化,让森林真正发挥它的生态价值。”
另一方面,社会文明建设也需要推进。“绿色碳基金带给温州更多的是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种树只是间接减排,如果通过募集碳基金用以植树造林活动,把低碳生活的概念广泛地宣传,市民都能自觉节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那将是对社会文明大大的推进。”徐顺东说。
寻找心灵的安宁——
社会价值观的低碳转变
一年多的时间,绿色碳基金已经在温州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潮。宏锦鞋材市场的董事长白琼璟是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的发起人之一,他在经营的每个细节都注重低碳,不仅每年出资2万元捐资中国绿色碳基金,实现了市场运营的零排放,还号召商户也都为碳基金捐款。在1.6万平方米的鞋材市场,中国绿色时报记者看到,每个商户都在醒目位置张贴中国绿色碳基金碳补偿标识,每个营业厅都有一整面墙壁安装了落地玻璃窗。“这样装修可以获得良好的采光,白天营业不用开电灯,减少了碳排放。”白琼璟介绍。
永嘉县原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星涛,为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50万元,相当于他经营的园林工程企业一年的营业收入。最近,李星涛还规划承建了温州首个低碳示范小区,用能产生大量负氧离子的高大乔木代替以往小区中常见的草坪绿地,自行吸纳小区内排放的二氧化碳。在与业主的交流中,李星涛发现:“现在政府舆论引导大家过健康生活,崇尚俭朴,这已经造成了人们新的‘攀比’心理,适当地减少不必要的出行、消费,不必过于频繁地洗衣服、更换生活用品,都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被一些人称为‘懒人的美丽理由’。”
这些捐资人的轻松语调,让人感觉仿佛他不是在付出什么,而是在享受。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徐敬东一语道破绿色碳基金作为公益事业的人性关怀内涵:“低碳理念真正唤醒的是人的良知,倡导人们用一种健康的方式去生活,从做生态事业开始,发现人在物质享受之外真正重要的东西,让你发现,心灵的安宁才是核心的环保。”
也许真的如徐顺东所说,中国绿色碳基金在温州运行至今,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集资植树造林本身。这件事情放出的光辉是非常璀璨的,也许整个温州在世人眼中的形象会因此而彻底改变。